保护长城的年轻人 [2023-02-05]
因预期炼焦煤价格在3月底至5月初连续下跌后已经触及相对较低的水平,近期部分库存较低的焦化厂开始适当增加采购。
日均供热量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16.8%;电厂日均耗煤量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14.1%;日均入厂煤量环比减少4.6%,同比增长15.5%。三是突出先礼后兵提升排查整治质量。
本期,CECI进口指数到岸综合标煤单价1235元/吨,较上期大幅上调15元/吨,环比上调1.2%。本周,进口煤价大幅上调,其中中高卡价格涨幅较大。综合以上分析,一是目前社会库存处于高位水平,暂未看到需求集中释放情况,煤价缺乏上涨支撑。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周报》(2023年21期)显示,进口指数到岸综合标煤单价本周小幅上涨。目前港口库存延续高位攀升,长协煤及进口煤供应充分,整体供需相对宽松,叠加化工、钢铁、水泥等下游行业不景气,动力煤价格存在明显下行压力。
本周,港口市场价格以下行为主。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5月15日-21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其中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累计运输货物7455.4万吨,环比增长0.32%;全国高速公路货车累计通行5327.3万辆,环比下降0.59%。我们按照效益最大化确定煤价,实行全流程线上交易,有效堵塞销售漏洞。
降压甩脂才能轻装上阵。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顽疾产生连锁反应。凝聚改革共识,把事做正确。精简架构,三级管理科学运行。
分灶吃饭,自主经营提质增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决胜在中层,重在落实。打通一系列制约发展的梗阻点,才能全面增强管控力、监督力、执行力。二级单位聚焦正确地做事,按照集团总部的要求,通过实施过程管控,严格监管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持续纠偏改进以达成目标,履行好监管责任,在管党治党上全面从严、在改革创新上走深走实、在产业转型上突破升级,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深入落实增收入、降成本、割赘肉、止出血、堵漏洞措施,围绕人财物各要素、产供销各环节,对标行业先进、对内强化管理、对外稳健经营、逐步提质增效。集团公司按照分灶吃饭、模拟市场、独立核算原则,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公司化方向,倒逼各经营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新设的4家二级管理机构煤炭销售公司、物资采购公司、工程咨询公司、财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分别作出介绍显示了煤炭需求的偏弱,市场对煤价支撑不足。上月,大秦线检修结束后,煤炭供应明显增加,而此时,下游需求较弱,到港拉煤船稀少,促使环渤海港口库存持续走高,港口市场煤价格再无支撑,出现直线回落,而主产地价格也随港口市场价格波动而出现重心下移。临近用煤高峰,各大主力电厂日耗不及预期,需求和采购并不积极。
今年的煤炭供需形势基本面已悄然发生改变,煤炭需弱供强,逼迫煤价(5500大卡港口市场动力煤)中枢从1200元/吨降至1000元/吨,在六月初又降至760元/吨,煤价重心不断下降。今年以来,煤价跌多涨少,上涨行情出现八次。
由于上游供应增量高于下游需求增量,且有长协和进口的双重供应保障;而高耗能企业将在夏季和冬季到来之前错峰生产,减少耗煤和耗电,促使供大于求格局形成,煤价在夏季和冬季往往出现下跌行情。此外,主要运煤通道外运保持畅通,运煤铁路和港口转运顺畅,压缩了车船在港停时。
第四,五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8%,处于收缩区间,且比上月低0.4个百分点,反映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除了传统的澳煤、俄煤、印尼煤以外,还有低价的南非和哥伦比亚煤涌入国内市场。第一次是情人节开始的,上涨了12天。六月中下旬,随着下游补库告一段落,叠加非电行业错峰生产,需求下降,预计煤价重心还将下降。供应及时,衔接顺畅,促使电厂用煤不紧张,煤价自然失去了上涨动力。其余七次上涨,大部分是持续3-4天;还有两次是上涨1天,就匆匆下跌。
首先,我国原煤产量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晋陕蒙新等主产区原煤产量同比大幅增加。中旬之后,非电行业开展错峰生产;叠加梅雨季节到来,能耗增量有限,六月中下旬的煤价,大概率应该是大跌小涨行情,煤价继续触底。
其次,1-5月份,我国煤炭进口1.82亿吨,同比增长89%。六月份,尽管电厂日耗回升,但社会库存保持高位,进口煤源源不断涌入到中国市场。
进口煤物美价廉,国内煤炭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进口煤涌入对国内煤形成一定替代作用,压制了国内煤价的反弹。再次,各环节库存处于高位
六月份,尽管电厂日耗回升,但社会库存保持高位,进口煤源源不断涌入到中国市场。第一次是情人节开始的,上涨了12天。第四,五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8%,处于收缩区间,且比上月低0.4个百分点,反映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中旬之后,非电行业开展错峰生产;叠加梅雨季节到来,能耗增量有限,六月中下旬的煤价,大概率应该是大跌小涨行情,煤价继续触底。
供应及时,衔接顺畅,促使电厂用煤不紧张,煤价自然失去了上涨动力。其余七次上涨,大部分是持续3-4天;还有两次是上涨1天,就匆匆下跌。
上月,大秦线检修结束后,煤炭供应明显增加,而此时,下游需求较弱,到港拉煤船稀少,促使环渤海港口库存持续走高,港口市场煤价格再无支撑,出现直线回落,而主产地价格也随港口市场价格波动而出现重心下移。首先,我国原煤产量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晋陕蒙新等主产区原煤产量同比大幅增加。
再次,各环节库存处于高位。进口煤物美价廉,国内煤炭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进口煤涌入对国内煤形成一定替代作用,压制了国内煤价的反弹。
今年的煤炭供需形势基本面已悄然发生改变,煤炭需弱供强,逼迫煤价(5500大卡港口市场动力煤)中枢从1200元/吨降至1000元/吨,在六月初又降至760元/吨,煤价重心不断下降。今年以来,煤价跌多涨少,上涨行情出现八次。显示了煤炭需求的偏弱,市场对煤价支撑不足。除了传统的澳煤、俄煤、印尼煤以外,还有低价的南非和哥伦比亚煤涌入国内市场。
六月中下旬,随着下游补库告一段落,叠加非电行业错峰生产,需求下降,预计煤价重心还将下降。其次,1-5月份,我国煤炭进口1.82亿吨,同比增长89%。
临近用煤高峰,各大主力电厂日耗不及预期,需求和采购并不积极。此外,主要运煤通道外运保持畅通,运煤铁路和港口转运顺畅,压缩了车船在港停时。
由于上游供应增量高于下游需求增量,且有长协和进口的双重供应保障;而高耗能企业将在夏季和冬季到来之前错峰生产,减少耗煤和耗电,促使供大于求格局形成,煤价在夏季和冬季往往出现下跌行情在煤超疯呼啸煤炭市场两年零两个月之后,今年,国内煤价走出与此前完全相反的行情,煤价跌多涨少,波动频繁,重心下移。
评论列表